【分析】
拆模后,预留门(洞)口扭曲、歪曲、不方正。门洞口预留位置不正。尤其是门(洞)口一侧常设有小断面柱子,容易出现严重蜂窝、麻面。后立门口的预埋木砖振捣混凝土时容易移位,甚至找不到。
原因分析如下:
1.门口固定不牢,浇筑混凝土时位移变形。
2.门口两侧混凝土没有同时均匀浇筑,或两侧浇筑高度差太大,造成受力不均,将门口挤偏。步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也会造成门(洞)口下部变形过大。
3.门(洞)口尺寸与墙厚相同,钢模压口不严密,支撑不牢,容易发生位移和漏浆。
4.假口拆模时用大锤猛击,模板被砸坏,重复使用时容易造成漏浆。
5.门(洞)口边(尤其是小柱、门顶暗梁)钢筋较密,振捣不实,产生露筋、蜂窝或孔洞。
6.木砖固定不牢或受振捣过猛,发生位移或掉落。
拆除混凝土梁、板模板和支架后,施工荷载超过了使用荷载,且梁、板下不加设临时支撑
【分析】
当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而拆除梁、板模板和支架时,如果施工荷载大于使用荷载,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如施工中各工种交叉作业,砖、模板、钢管等材料堆放在混凝土梁、板上,这些施工荷载变化大,易造成混凝土梁、板裂缝甚至破坏。
【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